首页 > 财政研究  
因地制宜创新财政监督机制在财政管理科学化与精细化中的作用
来源:    时间:2009年07月10日    

 

 

—科学发展观与财政监督的科学发展实践活动

海东财政局监督检查局

 

 

根据中央、省委部署,海东地区今年被确定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地区。目前,全区财政系统正处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之中,但如何能在深入学习、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财政监督工作自身的科学发展?这是地区财政监督工作者首先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

一、 当前财政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财政监督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财政部门监督检查的任务也将日益繁重。当前,财政监督工作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论在工作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财政监督在财政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重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财政监督与管理相脱节

分配是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能,监督是实现财政分配职能的重要保障。但在工作实践中却成为“两张皮”,职责分工演变成了职能的分化。目前,财政内部各职能科室与监督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规范、畅通的沟通方式和制度,监督机构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预算指标和不断更新的管理办法及制度文件。监督远远滞后于财政管理,难以对整个财政运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在县级财政管理中难以渗透监督的成分,而监督却成了“为监督而监督”,丝毫不带管理的色彩,成为平行的两条线,实质上扭曲了财政的本质功能,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忽视了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开展财政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加强财政管理,片面地把监督与管理割裂开来,加大了财政监督检查的难度,从而导致财政监督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财政监督尚未形成科学化体系

科学的财政监督必然是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尤其是事前预警或监控和事中规范性的监督,实施意义远远超过事后的被动式监督。而事实上,目前的财政监督工作恰恰都偏重于事后监督,而作为财政监督活动中最基本最主要部分的日常监督,却无法保证其经常性和连续性,对事前预算指标的审核、事中执行环节的控制还未形成制度,缺乏有效办法,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大多是采取单独作战或临时出击的办法,未能与其他监督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很多违法违纪问题都是在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而且往往是对列入检查的单位实施检查,没有列入检查的就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存在着监督检查的空白点和盲点,不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根本要求。

()财政监督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现有的财政监督人员素质与其所承担的检查任务不相适应,全区基层现有财政监督队伍现状来看,人员素质跟不上提升财政监督质量的要求,洞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检查深度不够。能够独立完成检查任务的以及能够撰写检查报告、检查结论、处理告知书等法规文件的不足50%,财政监督人员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由于监督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 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的机制建设

财政监督机制建设是对传统监督思维和模式的一场“革命”,其核心就是要走出事后集中性检查的套路,落实县级财政监督责任,尤其是要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运行机制。首先,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财政监督事业迈向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次,财政监督所赋予的预警、监控、评价、纠偏、制裁、反馈等多种职能,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责任重大。因此,财政监督机制建设需要在注重实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就为我们今后的财政监督机制建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财政监督机制建设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结合本地区特色的财政监督机制建设之路。

()提高认识全面理解准确定位财政监督机构的职能

   要紧紧把握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内在特性,着眼财政资金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预警、检测、分析和矫正。对外,监督要贴紧财政中心工作,围绕财政管理的重大问题和影响财政收支的重要因素实施监督。对内,监督主要解决财政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自身理财执法行为,使财政监督“照亮自己”。具体来说,应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将监督的重点放在各类专项资金支出上,切实有效地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从资金拨付及其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纠正各类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截留挪用、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把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有机结合,把监督职能定位于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三位一体”的财政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做到大局保障,源头治理,过程监控。同时,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行为,用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资金的运作形式、分配程序及拨付渠道,只有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有效发挥制约机制的作用。

()处理好监督与服务、预防与堵漏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

财政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财政管理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监督与服务功能是密不可分的,财政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除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外,还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使监督与服务相统一。通过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把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各单位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维护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处理好预防与堵漏的关系,财政监督中的预防是为了防止财政工作中有违反政策规定的事件的发生,在被监督对象开始财政资金分配之前和进行过程之中的监督。通过加强预防工作,可以尽量减少损失,防患于未然。堵漏则是指通过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洞,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理,通过堵漏工作,可以使财政部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预防和堵漏工作是财政监督的两个重要方法,预防一般是指事前监督和事中监控,而堵漏一般是指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二者互为补充。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应坚持预防为主,将监督关口前移,防堵结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损失,以增强财政监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监督人员素质

财政监督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业务工作,财政监督的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监督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因此,切实改变当前机构队伍建设的现状,是提高财政监督水平的前提条件。首先要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增加人员配备,这是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必备条件。在财政监督人员的配备上既要考虑专业文化水准,又要重视专业技能水平,要求监督人员必须是一位业务上的多面手,不仅要熟悉财政职能所涵盖的经济业务,还要能通过监督检查揭示各种潜在的风险和管理的缺陷。其次要加强对财政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掌握财政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补充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始终保持财政监督检查人员应有的警觉性和洞察问题的敏锐性,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如此,财政监督工作才能拥有长久的战斗力。所以,重视地县两级财政监督人员素质提高是确保财政监督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综上所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随着财政改革的推进,监督服务于财政改革的作用日益明显,新的改革政策执行情况如何、预算单位有何举措、有哪些完善建设等都需要用财政监督工作者的眼睛去发现,及时反馈检查结果,起到纠偏的作用。财政监督工作必须要适应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紧跟形势推进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注意发现财政管理漏洞,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财政监督、会计监督的过程中,能否依法监督、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体现公共财政特色,能否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治理腐败中能有所作为,这才是检测财政监督检查行为“以人为本、和谐监督”之标准。通过财政监督促进海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使海东财政监督工作真正意义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00九年四月十五日